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 10 月 7 日 - 9 日交节。
一、节气含义
气温变化层面
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地面的露水更冷,快要凝结成霜了。“寒” 体现了寒冷的程度在逐渐加深。此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,昼夜温差较大。白天可能还会有比较温暖的阳光,但夜晚温度会迅速下降,在北方一些地区,夜间温度可能已经接近 0℃。
物候现象层面
寒露有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宾;二候雀入大水为蛤;三候菊有黄华。”
一候鸿雁来宾,是说鸿雁大举南迁。寒露时节,天空中时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鸿雁往南方飞去,它们在长途迁徙中寻找更适宜的气候和食物环境。
二候雀入大水为蛤,雀鸟都不见了,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,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,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。这其实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诗意的想象和解释。
三候菊有黄华,是说菊花此时普遍开放。菊花是一种耐寒的花卉,在寒露时节,百花凋零,唯有菊花傲然绽放,金黄的花朵为萧瑟的秋日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二、农事活动
秋收方面
寒露时节,秋收进入高潮。北方地区的玉米、甘薯等作物陆续成熟,农民忙着收割、晾晒。例如在华北平原,大片的玉米地在寒露前后一片金黄,农民们会抓紧时间把玉米棒子掰下来,运回家中进行晾晒或者脱粒。
南方的晚稻也在此时逐渐成熟,收割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。同时,棉花也到了采摘的关键时期,棉农们会穿梭在棉田间,收获洁白的棉花。
秋种方面
寒露是秋种的重要时期。对于冬小麦来说,北方大部分地区要适时播种。例如在关中平原,农民会在寒露前后整理土地,施足底肥,把冬小麦种子播撒到地里,为来年的夏收打下基础。
油菜等作物也可以在寒露期间进行播种,为来年的油料生产做好准备。
三、传统习俗
登高
寒露时节,秋高气爽,很适合登高望远。人们登山可以欣赏到秋季美丽的景色,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火焰般绚烂。像北京的香山,在寒露前后,枫叶逐渐变红,吸引众多游客登山观赏,感受秋天的壮美。
赏菊
菊花是寒露时节的象征花卉,各地会举办菊花展。人们可以观赏到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,有金黄的、洁白的、紫红的等等,菊花的形态也各异,有的花瓣细长如丝,有的花瓣卷曲如球。例如在开封等地的菊花展上,各种造型精美的菊花盆景更是让人目不暇接。
吃芝麻
民间有 “寒露吃芝麻” 的习俗。芝麻可以做成芝麻糊、芝麻油等食品。芝麻糊口感细腻,营养丰富,含有大量的脂肪、蛋白质等营养成分,在寒露时节食用,有润肺、滋补等功效,很适合秋季养生。